本网讯(通讯员 肖志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8月,武汉工程大学9778818威尼斯组建“科技赋能 智慧生活”实践团、“红细胞”志愿服务队、“三寻三访”实践团、镜头下的文化实践团、基层见习实践团、萌芽招生实践团等6支实践团队,以“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覆盖科技、志愿、红色、文化等领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实现23、24级本硕学生参与全覆盖,期间累计发布活动推文78篇、制作专题视频10余部,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助力发展的担当风采。
创新实践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的真实力量。”“科技赋能 智慧生活”实践团成员在广东佛山、广州实践途中感慨道。团队先后探访黄埔材料研究院、广东工业设计城等6处创新阵地,触摸科技前沿。在黄埔材料研究院,成员通过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直观观察原子级数据,深入了解“1+1+X双引擎驱动”模式;在哈尔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材料基因工程装备”及“激光选区熔化+超声振动复合加工”技术,将航空钛合金疲劳强度提升40%的突破,让学子们震撼不已。实践团走进工业设计城解码产业链运作逻辑,在智慧养老体验馆亲手操作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团队指导老师表示“专业知识与产业实践的碰撞,让我们对科技融合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志愿搭起成长关爱连心桥
针对社区、乡村暑期“看护难”问题,威尼斯官网“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开展“七彩假期”爱心托管与暑期学堂活动,团队22名志愿者全程参与,期间发布5篇活动推文与1部专题视频,其中2支团队成功入围湖北省“七彩假期”爱心托管项目。在江夏区花山社区,志愿服务队1队开设为期3周的“爱心托管班”,设计趣味实验、艺术手工、红色故事、体育游戏四大模块课程,组织志愿者轮流带班授课15次,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求知欲。志愿服务队2队则赴黄陂区郭岗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成就更好自己”主题活动。通过讲解“三大精神”、开展“长江大保护”手工课、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探访姚家山红色教育基地等系列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与红色文化教育相融合,引导孩子们树立爱国情怀与生态保护意识,让红色种子在童心间生根发芽。
红色寻访筑牢信仰主心骨
“每一处红色基地,都是一部鲜活的党史教材。”“三寻三访”实践团组织超200名本硕生,跨越20余个省份,探寻27个红色基地,发布公众号推文31篇,通过“实地探寻+网络云游”双线联动,构建红色历史立体认知。实践团扎根湖北核心红色阵地,在武汉革命博物馆梳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汉斗争历程;在黄麻起义纪念园感悟先烈献身理想的坚定意志;东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泛黄的战地日记与锈迹斑斑的步枪,重现抗战时期军民共抗强敌的壮阔史诗;红军山与伏虎山烈士陵园中,邓萍、刘公等英烈事迹让队员深刻领悟“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精神真谛。线上则借助VR展厅“云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等,让红色精神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文化根脉焕发文明新活力
镜头下的文化实践团以“挖掘文化内涵、助力传承创新”为目标,161名本硕生参与其中,搭建文化传播“青春桥梁”。实践团以“时光对话:文化里的过去和现在”为主题,组织成员返乡捕捉非遗技艺与地方风俗,共发布公众号推文29篇、制作视频4部。从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盛装共舞,到民族博物馆中传统符号的文化密码,从云南建水紫陶“彩泥刻填”“无釉磨光”的非遗工序,到浙江温州五马街的百年商业文化,从河南老君山道教文化与古庙会习俗的交融,到陕西皮影戏“千刀刻制”的匠心与秦腔伴奏的韵味,成员们用镜头定格文化印记,让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返乡学子织就招生暖纽带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萌芽招生宣传实践团的同学们正以梦想“引路人”的身份,怀揣炽热初心奔赴全国7所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期间团队同步发布4篇活动推文,让招生动态与教育温度实时传递。他们精心准备,通过详实的宣讲、亲切的交流和生动的校园故事,将大学的学术氛围、多彩生活与无限机遇娓娓道来,为莘莘学子描绘出一幅幅清晰而动人的未来画卷。面对学弟学妹们的困惑与憧憬,成员们耐心解答,倾囊相授,不仅拆解了升学路上的迷惘,更点燃了他们内心的渴望之火。这场双向的奔赴,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梦想的接力与希望的播种,让大学之门在无数青春心中,从遥远的向往变为可抵达的明天。
躬身基层淬炼青春长才干
“于细微处践真知,于奉献中绽芳华。”这个夏日,基层见习实践团的62名青年怀揣热忱,将青春信念深深镌刻在基层的广袤大地上。他们在实践中体察民情、锤炼本领,同步发布4篇见习推文,生动记录下扎根一线的成长足迹与奉献故事。在书香弥漫的社区课堂,他们是智慧的“点灯人”,用耐心为童真的梦想引航;在碧波荡漾的河畔,他们是绿色的“守护者”,以躬行擦拭自然的容颜;在精密的监测站里,他们更是求知的“探索者”,让理论在仪器的微光中翩然起舞。从课桌到田野,从书本到实践,他们以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淬炼担当,让青春在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中灼灼其华。

为期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9778818威尼斯6支团队围绕科技赋能、志愿服务、红色传承、文化弘扬、基层实习等主题,足迹遍布多省多地,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本领,在传播正能量中展现责任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推动社会实践常态化、品牌化发展,引导更多环生学子将专业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审核 郑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