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访问交流 > 正文

浙江大学何艳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冬研究员及李雅颖副研究员来我校环生院交流洽谈

发布时间:2025-04-17  发布者: 点击阅读数:

  (通讯员 吕中)413日,应武汉工程大学9778818威尼斯、研究生院邀请,浙江大学何艳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研究员及李雅颖副研究员做客我校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三位专家分别做了污染土-水系统减污降碳协同调控-以还原脱氯与产甲烷为例全球变化与土壤耐药基因传播大豆/玉米间作体系氮素分配机制与根基微生物响应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副校长姚槐应主持,9778818威尼斯部分教师及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何艳教授基于同一健康背景下开展了卤代有机污染物脱卤与生源要素转化多过程耦合系列研究:基于Meta分析开展了全球尺度现象表征,在土壤与纯培养/共培养体系进行了机制分析,利用电子穿梭体协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进行了联合调控对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朱研究员基于全球变化背景下开展了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研究,发现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造成的气候变化更易导致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增加,特别是在温室气体排放量高和对化石燃料开发依赖程度更高的情况下,并基于生态、生理和基因三个方面作了机理分析。李雅颖副研究员基于土壤氮肥过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硝化抑制剂(可减少土壤氮肥以硝态氮形式的损失,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发现高氮环境下高粱也分泌生物硝化抑制剂,且拔节期高粱生物硝化抑制剂分泌最为明显,该结果拓宽了生物硝化抑制剂的应用场景。后,三位专家与在场师生就我国土壤石油烃污染、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以及氮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应对策略开展了深入交流




报告结束后,专家一行参观了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同时就未来在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可能的合作进行了洽谈。

(审稿人 姚槐应 孔海霞)


何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首批青年有关人才计划学者、国家有关人才计划青年有关人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主要从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污染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土壤污染微生态与健康重建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工作。已在环境科学、土壤学、微生物生态等领域的主流期刊SBBES&TWRISME J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现担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朱冬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已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土壤动物间互作对新污染物的影响及新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风险评价与修复研究。已在环境科学、土壤学、微生物生态等领域的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40余篇(包括NEEPNASNCISME JES&T)。现担任《生态毒理学报》责任副主编和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和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雅颖副研究员:李雅颖副研究员,博士,宁波市拔尖人才,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在元素循环中的作用及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效应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参与出版学术专著3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研究类成果二等奖(2024)、“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荣誉称号(2021)。